"妣"字揭秘:文化密码与演变历程

前阵子表弟翻族谱,突然指着个"妣"字问我:"姐,这字是不是读bǐ啊?"我一看乐了——这字平时确实少见,但背后的门道可不少。咱们今天就唠唠这个看似冷门却藏着文化密码的汉字。

一、揭开"妣"字的面纱

拆开来看,"妣"字左边是"女"旁,右边是"比"。这个组合就像个会说话的拼图:女字旁暗示与女性相关,比字边既表音又暗含排序意味。记得小时候背《千字文》,"始制文字,乃服衣裳"里虽没它,但在老辈人嘴里,"考妣"这词倒是常听见。

属性信息
拼音bǐ(第三声)
部首女(女字旁)
总笔画7画
五笔编码VXXN

二、发音里的门道

这字读起来像"比",但要注意声调是上声。我邻居张老师教语文时总说:"考妣'要读kǎo bǐ,别跟'考比'搞混咯!"《广韵》里记载古音作"卑履切",用现在话说就是声母b加韵母i的拼合。

  • 普通话标准发音:bǐ(与"笔"同音)
  • 常见误读举例:
    • 误读为bì(如"毕")
    • 误读为pí(如"毗")

三、穿越千年的演变

在甲骨文里,"妣"字像跪坐的女性形象,金文中逐渐演变成左右结构。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里解释:"殁母曰妣",说明当时特指亡母。有意思的是,《诗经》里"无父何怙,无母何恃"的描述,后来演变成"如丧考妣"的成语。

时期字形特征含义演变
甲骨文象形文字泛指女性祖先
金文左右结构定型特指亡母
小篆线条规范化与"考"对应使用

四、生活中的"妣"字现场

清明扫墓时,墓碑上常能看到"显妣"二字。我爷爷那辈人写家书,开头必写"父母亲大人膝下",若父母已故则写"显考显妣"。去年帮朋友整理族谱,发现他们家族明朝的谱牒里,记载着"第十世祖妣王氏"这样的表述。

"妣"字揭秘:文化密码与演变历程

  • 现代常见使用场景:
    • 碑文刻字
    • 族谱记载
    • 文言文书

五、那些容易搞混的"双胞胎"

有次在旧书摊看见本民国版的《颜氏家训》,里头把"妣"误印成"毖",闹了个大笑话。咱们得留神这些长得像的亲戚:

易混字读音关键区别
无女字旁
下半部为"十"
含"必"字结构

这会儿窗外飘来槐花香,突然想起《红楼梦》里贾宝玉给林黛玉讲古字的场景。虽说现在用"妣"字的场合少了,但下次在古籍馆看到它,总算能会心一笑——原来这字里藏着这么多故事呢。
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